为抢抓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强化就业动员与帮扶实效,助力2026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学生需求,从精准摸排、多元赋能、全员联动三个维度发力,推出一系列靶向就业服务举措,为毕业生就业之路保驾护航。

精准摸排明方向分类指导显温度
学院以“摸清需求、分类施策”为原则,扎实开展就业需求调查基础工作,全面覆盖岗位意向、目标就业地域等关键信息,精准筛选出“第一批就业”“考研考公”“家庭困难”“学业困难”四类重点群体,为分类指导奠定基础。
针对考研学生,学院召开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导会,副院长刘艳君、党委副书记李宁结合考研形势,从报考方向、政策解读、学习技巧等方面提供实操建议,并为每位考研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助力高效择校。同时,学院将科高八楼党员之家设为考研专用自习室,为学生备考提供优质环境,用贴心服务为考研学子筑牢后盾。
多元赋能强本领精准施策提效能
学院聚焦毕业生求职核心需求,推出多项赋能举措。多次召开就业会议深入分析近年签约地域分布、行业需求及合作案例,党委书记张影解读就业政策与市场竞争态势,动员毕业生锚定目标、优化策略、调整预期,以积极心态投身秋招,有效激发学生就业主动性。
开展为期两周的“‘简’呈锋芒,‘历’筑底气”简历诊断活动,辅导员宋烨从排版逻辑到优势凸显逐一剖析,通过“挖掘+整合”的方式优化文字表达,并针对每份简历的具体问题提供个性化修改建议,帮助毕业生打磨专业简历,增强职场竞争力,为精准对接就业资源搭建桥梁。
全员包保聚合力协同推进启新程
为筑牢就业工作根基,学院构建全员参与的就业帮扶体系。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组建由党委书记、院长牵头,班子成员、专业负责人及毕业论文导师为成员的就业帮扶指导团,落实全员就业责任制。
学院秉持“论文与就业协同推进、学业与职业无缝衔接”理念,鼓励毕业论文导师将论文指导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宣讲就业政策,消除求职困惑。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团学骨干及寝室长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员主动就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就业工作格局。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就业服务举措,精准破解毕业生求职难题,不断拓宽就业路径,为2026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持续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