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3年12月3日,我校召开了第七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近五年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客观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提出了具体工作任务和新措施,指明了我校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发展的努力方向。会上,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代表机械工程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分别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现将发言材料整理刊发,以便学习交流。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机械学院在学校第七次教育教学工作大会上的经验材料
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学校深化内涵发展的主旋律,以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深化改革,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五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着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学改革研究。
一是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将教职工学习和研究重心引导到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面;二是从2009年起连续五年针对不同环节召开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2009年毕业设计、2010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课程建设、2012年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2013年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内涵发展)。汇编改革论文集五部(86篇论文);三是制订教学研究制度和计划。要求全体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踊跃开展教学研究。学院对申报的教研项目进行集体开题,加强对教研项目的过程管理。近五年共主持省级教研项目21项(在研7项),承担校级教研项目60项。2009、2011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2013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院领导带领骨干教师多次深入有关高校和煤机大企业调研,组织召开院企座谈会、专家座谈会、全院教师座谈会、校际交流会、学生大讨论等多层次、多角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讨论,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高端数控技术方向人才需求的实际,与实训中心合作优选出部分学生进行了机械“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届111名学生采取在校内具有欧洲资质的中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与哈飞工业等大型企业两段式培养了具有高级数控编程及操作技能的高端数控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企业界人士的好评,70%的学生签约于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
为满足龙煤集团的需求,与煤矿企业共同进行“3+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深入煤矿企业实践锻炼达一个学期以上,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解决现场实际课题的毕业设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企业导师的肯定。
组织校内外专家多次研讨卓越人才培养问题,调整和优化了校内外教学环节完善了卓越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生申报、班主任导员推荐、面试等多环节共择优选拔机械12级29名学生组成试点班,配备了双师型班主任,全面启动卓越人才培养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按照学院本学期重点工作——授课突出矿业特色,各门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在讲授时适当融入煤矿机械设备有关的相关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院正着手编写面向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煤矿机械案例题集。
学院探索实施了柔性导师与刚性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模式。在一二年级实施柔性导师制,一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背景的导师,主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进行专业引导,解决思想、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三四年级实施刚性导师制,主要负责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导师科研,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毕业设计接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3、开展“全方位、多样性、全程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建立全方位的学生创新活动制度保障。一是成立了3D设计协会等四个学生专业性协会(3D设计协会、TRIZ协会、机器人应用协会、工程能力创新协会),促进了创新活动的开展。二是实行实验室课外开放制度,便于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课外创新活动。三是专门建设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购买小型机械加工设备,为学生的创新制作提供空间及加工支持。
搭建多样性的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学生自主科研立项,引导学生有目的、自觉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打造了“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八项省级以上与专业对接的赛事,搭建起学生能广泛参与的全覆盖科技创新平台,带领本科生开展经常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并对接参加高水平竞赛。
搭建起“院校省国”四位一体的全程化竞赛体系。针对各项学科竞赛,开展院校选拔及比赛,构建了从学院到学校、省、国家四级赛事、覆盖四个年级学生全程化竞赛锻炼培养体系。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科技作品获国家级奖励82项,省部级奖励65项。我校航模队连续5年在航模比赛中获得佳绩,已跻身国内航模强队行列。
4、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近五年,我院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近三年来签约世界500强企业的毕业生比例超过了25%,连续多年被学校授予“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涌现出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2012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两项殊荣的机电09-2班周成亮这样的典型。在今年全校本科毕业公开答辩中,总计三个作品首先答辩的就是我院三名同学组成的《工艺鼎注塑模具设计》团队,受到了时任校长以及与会所有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均衡发展、突出重点,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1、优化专业结构、凝练特色。
一是不断调整与改造传统专业,使之赋予新的内涵,激发了专业活力,增强了考生的吸引力;二是瞄准人才市场和未来产业革命的需要成功申报了机械电子和机械工程两个专业,实现学院“做大做强”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获批省级重点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继续凝练和培育该专业的“煤矿机械设计与研发”的鲜明专业特色,着力提升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对于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机械电子专业重点加强了专业定位、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等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为冲击校级重点专业奠定了基础。对于机械工程新专业重点进行办学理念、建设思路等基础性建设,为2014年招生做好准备。
2、实行课程建设常态化,加快课程转型。
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能力培养、就业和企业实际“四结合”的思路,进一步深化课程服务专业的思想。针对课程的基础条件,规划出校合格、校优质、校精品、省精品的建设规划;实施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按照教师业务专长,凝练研究方向,组建课程建设团队,使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按各级别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细化分解任务,做到关键指标任务到人,并确定了完成时限。《矿山机械》建成省精品课程,使省精品课数量达到3门;建成校精品课8门,使校精品课程数量达12门;建成校级优秀课程8门。
3、积极创造条件,加快队伍转型。
通过学院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和个人努力,以青年教师齐立涛和唐庆菊等为代表的师资队伍建设效果明显。齐立涛入校三年来,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和省留学归国基金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1部。
制定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近五年,获国家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2项,省多媒体课件和高校教师微课大赛一等奖各1项;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6 项;获校首届微课大赛一等奖1项;校十佳教案奖5项;2012年获教师教学质量建设系列活动优秀组织二等奖;2013年获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组织奖;矿山机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获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获评校级教学名师3人。
4、加强实习、实验基地建设,搭建高水平实践平台。
为深入推进校企联合育人力度,真正实现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在长春第一汽车集团等8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与哈轻塑胶、哈飞工业、哈第一工具有限公司等11家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充分满足了专业教学实践需要。黑龙江科技大学—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年获批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为充实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内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学院成立了实验教学改革及实验系列教材编审小组,组织编写《煤矿机械实验教程》等6部实验教学改革教材,1部已完成初稿,正在送审之中。借助学院研发的电子白板产业化项目,正在为6-10个左右的实验室配备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系统,提升了实验室部分专业课教学、多媒体与数字化教学的水平。
学院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教学管理系统运行高效。2012年获“第一届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奖”。
三、逐步深化毕业设计综合改革,毕业设计质量明显提升
1、夯实基础,抓实毕业设计规范和特色教材建设。
一是在学校相关教学及管理文件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编制完成《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文件汇编》,保证了毕业设计文件的规范性、科学性;二是结合我校煤机特色,夯实教学基础建设,以毕业设计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出版了5部具有煤机特色的毕业设计系列改革教材(煤矿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煤矿流体机械、煤矿采掘机械、煤矿提升运输机械、煤矿机械液压传动),把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及时纳入教材,为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是组织剖析校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形成整改报告抓落实。同时,每年均抓实毕业设计专项工作(2009届抓格式和规范,2010届抓图纸质量,2011届抓设计计算,2012届抓方案设计和选择)。
2、基于工程项目研发全过程,深化毕业设计综合改革。
为使学生能充分地理解工程项目的研制全过程,使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与企业接轨,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我院在2009级机械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工业设计三个专业试点实施毕业设计综合改革(设计内容、成果文件、指导形式、过程管理和考核等进行全面改革)。学院组织召开了毕业设计综合改革专题研讨会,与会的教务处、评估中心领导为开展毕业设计综合改革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组织撰写了《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及实施办法》,明确了毕业设计综合改革的内容、实施办法及保障措施等。具体做法:将原有的实习总结、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说明书、图纸等内容改革为调研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毕业设计计算书、图纸及特色专题(增加了3D设计部分,提升了学生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与相关资质培训内容可置换)等内容。该过程完全模拟了企业做项目和研发的全过程。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采用团队的形式(3人一组)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模具的二三维设计、选材、加工、装配、试模和加工产品),实现了设计、加工、装配、调试、生产一体化,开创了我校机械本科毕业设计制作实物并加工产品的先河。
3、严格执行阶段检查,实行过程及目标管理一体化。
采取了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大了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力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设计质量和进度明显提升。一是把毕业设计工作划分为调研+可行性论证报告答辩+中期检查+设计文件+最终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均占相应分数;二是增加了阶段考核,各环节均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抓实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实行亮黄牌及取消首次答辩资格做法。
实施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三位一体化指导模式,毕业设计质量稳步提升,该成果获2013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机械设计专业连续五年获评优秀,工业设计专业2012年获评优秀。
4、全面深化2014届毕业设计综合改革,实施弹性制
一是毕业设计综合改革扩大试点范围。三个已经试点的专业将扩至所有二表班级,其他专业将选定一个二表班级;二是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答辩实施弹性制。对符合题目来源科研课题、设计具有实用价值、文件符合标准要求和设计表现优良四个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学校规定的答辩日期之前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之间答辩。可有效解决企业要求学生提前到岗工作的难题。三是为提升教师毕业设计指导水平,利用周三活动学院举办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系列讲座等培训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新标准、规范及工程设计案例等。已经编写并印刷了新旧国家制图标准对照等培训教材。
我院将立足新的起点,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着力推进内涵发展“八大工程”,显著提升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创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应用型科技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