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黑龙江工人报:驻村“第一书记”周恩远:情系贫困村 做好引路人

时间:2016-10-25  作者:校工会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10月23日和10月26日,人民网、黑龙江工人报分别刊载了我校驻村“第一书记”周恩远事迹。现转载如下:

人民网哈尔滨10月23日电(杨海全)2015年9月,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来自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周恩远被派到黑龙江省贫困村——绥棱县泥尔河乡抚北村挂任“第一书记”,重点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贫困”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为了便于更好开展工作,出发之前他了解了“第一书记”任职村子大多是班子软弱涣散、干部文化素质偏低、村情民情复杂、农民生活贫困落后的村,他被选派到全省贫困村抚北村。抚北村位于泥尔河乡东北部,全村共有13个村民组845户3197人,现有耕地面积19738亩,以种植水田为主,2016年全村共识别精准扶贫对象325人,五保户22人,低保户227人,贫困户64户。对于农村生活,很多人并不陌生,当他历经2个小时的路程走进抚北村的那一刻,眼前的所见还是让他的心为之震颤——崎岖不平的乡间街路有2/3还是土路,下雨后的泥泞混着牲畜的粪便,让这里的空气不再新鲜。路旁的民房大都比较陈旧,尤其是一些低矮的土房特别“炸眼”。村委会是由小学校舍改建的,落后的办公设施加上室外露天的厕所,仿佛回到了80年代。看到这些,他的心凉了起来。

蚊虫的叮咬几乎让他一夜没睡,但也正是这一夜,让他想了很多,正是因为这里贫困、这里落后、这里才更需要“第一书记”。临阵退缩不是共产党员的风格,他首要的任务就要克服畏难情绪,转变角色,当好“第一书记”,把抚北村当作第二个家。就这样,他又一次坚定信念,带着学校和上级党组织的嘱托,满怀信心的开始了他的农村生活。

“精准扶贫”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根据国情作出的破解“贫困”问题的战略决策和具体实践。作为省委派驻的“第一书记”,必须把精准扶贫这份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2015年9月8日正式进驻抚北村后,他开始逐一走访抚北村村民,了解老乡的生产生活、经济来源情况,存在哪些困难,急需解决哪些问题等等。走访中他深深的感受到农村由于人口老龄化、缺少劳动力、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落后所带来的困境,如果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那就是雪上加霜。

在抚北村四组有一户贫困户叫徐海峰,住着低矮的土房子,夫妇俩都60多岁,种8亩旱田,常年靠吃药打针顶着。两个儿子老大在外打工,小儿子30多岁患有精神疾病,没有劳动能力。当周恩远第一次来到徐海峰家走访,了解完情况准备离开时,徐海峰拉住他的手,满眼期许的望着周恩远说,我想提一个要求您看行不行,周恩远说只要是我能办到的符合规定我就给您办,徐海峰说房上的石棉瓦已经15年没有换了,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您看您能不能给我换一个。他毫不犹豫答应说可以,即使村里没有这部分钱我自己拿钱也给换上。现在徐海峰一家已经住上崭新屋顶的房屋,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

周恩远说,他来这里不是增加一段经历,而是真的有事情可做、真的有事情必须做、真的应该好好地做一些事情。

为了全面了解情况,他挨家挨户走访了150多户贫困村民,从院里院外到田间地头,详细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影响生产生活的路、桥、房等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以异地开发、‘双创’为引领,以产业项目为突破口,使农民增收”的想法越来越清晰,成为他作为“第一书记”促进抚北村发展的工作规划。

“周博士玫瑰园”拉近了他与农民的距离

他决定发挥农学博士的优势,为村里做些管眼前也能管长远的事情。

在掌握了村里的经济状况,以及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反复的磋商中,觉得还是在黑土地上下功夫,绥棱县是世界上少有的寒地黑土带,土壤肥沃,适合于种植农作物,对于村里经济发展建设有意义的就是大棚栽培经济作物,和他前期收集的资料正好吻合。他就同班子成员沟通,说现在种植玫瑰鲜切花是朝阳产业,利润可观,对于调整种植结构,大众创业万众创都很适合,随后他与副乡长张利峰、村书记林晓明一同驱车到大庆市和平乡大学同学花卉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结束后,他连夜撰写了2万多字的可行性报告,经过乡里、县里的论证决定引进玫瑰鲜切花种植项目。为使项目能够启动,他和村书记林晓明多次到县扶贫开发办争取资金,有时天不亮就从村里出发,保证第一波见到县扶贫开发办主任,经过多次努力,终于争取到15万元项目投资,使购买玫瑰花苗和项目技术转移有了着落。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已经产出2批次玫瑰鲜切花,纯收益7万元左右,帮扶精准贫困户15户,每户纯收入资金4500余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因此拉近了他与农民的距离。

他深切的体会到,只要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做事,实打实地为百姓解难事,让百姓真正地享受到党的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就会赢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从“小周”到“周书记”让他决定坚守下去

自从周博士玫瑰园建好后,在大棚中他经常顶着40多度的高温与种植农户一起摸爬滚打,讲解种植技术及注意事项,研究玫瑰花的长势,他还组织村里的党员把“两学一做”进行在玫瑰园里。当第一批鲜花顺利售出后,花农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热切的说“周书记”感谢您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项目。从“小周”到“书记”称呼的转变他深知农民是真正的接受了他,把他当成了引路人。

作为全省2015年选派的116名“第一书记”中的一份子,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始终满怀希望,坚信精准扶贫工作一定能够完成。“希望未来看到抚北村的发展时,我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这里的发展有我的一份汗水,有我们科技大学人的努力和支援。”周恩远说。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