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第6期《半月谈》杂志以《专攻“黑科技” 矿井“进”校园》为题对我校的科研创新成果进行报道。近年来,我校坚持围绕“双碳”打造“双链”,整合校内资源,打造科研平台,专注“小而精”“小而美”,培育了特色鲜明的“黑科技”应用型科研团队,以应用性科研为“小切口”,书写成果转化“大文章”。
专攻“黑科技” 矿井“进”校园
黑龙江省煤炭储量丰富,但一些煤矿开采年限长,煤层埋藏深、大且薄、分布广。对这些以薄煤层形式赋存的煤炭资源,由于缺少专用采掘装备而开采受限。2021年,黑龙江省首批“揭榜挂帅”项目—“极薄煤层智能开采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发榜。
一边是企业急需、政府愿景,一边是“老矿工”的犟劲儿,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授刘永立揭了榜。从此,刘教授的科研创新团队走上了极薄煤层采煤机器人的研发路。“薄煤层采煤装备不是将原有装备按比例尺缩小就可以了,而是要把采煤机、刮板运输机以及液压支架这三大件进行全新设计与集成,从机械、控制、通信乃至软件都要进行系统性重塑与再创新。”
针对该项目,团队召开专题论证会35次,完成设计技术图纸100多份,采购及自制零配件1000多件,编写软件35套,主要设备升级改造30多次。最终,团队研发的智能开采装备井下试车一次成功,超过合同指标近70%。该项目还衍生出井下智能通风传感器及控制系统等系列成果,在全国25个矿井推广应用。
跟煤打交道,离不开各种“黑科技”,黑龙江科技大学不断奋力攻关。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在石墨烯下游产品研发中,黑龙江科技大学教授王振廷开阔思路,从企业角度出发,结合日常生活,带领团队研发出多款石墨烯产品,继而推广落地。
“安全、低碳、无污染,肉质鲜美味道好。”在黑龙江科技大学石墨研究院一次科技成果鉴定会上,王振廷一边制作烤串,一边为大家讲解石墨烯烧烤炉的研制过程和特点。他的科研团队为传统电烤炉安上“石墨芯”。
专攻煤炭“黑科技”,需要特别了解矿山矿井。于是,黑龙江科技大学把一座标准化矿井“搬进”校园。在黑龙江科技大学打造的地下虚拟矿井里,寒气袭人,立井、斜井一应俱全,巷道、轨道曲折交错。这里既是学生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的实践平台,也是教师开展科研仿真实验的创新基地。
“这座虚拟矿井中,巷道、机电设备按2:3比例仿照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真实展现煤矿系统运行,可实现一键启动、远程操控及无人值守,除了不出煤,其他各生产环节及工艺流程与智能矿井几乎一致。”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教师许福生说。
黑龙江科技大学校长孟上九表示,学校将持续整合资源,打造平台,围绕煤炭和石墨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专注“小而精”“小而美”,培育特色鲜明的“黑科技”应用型科研团队,以应用型科研为“小切口”,书写成果转化“大文章”。